据光速光合统计,2022年蓝能在中国氢气长管拖车市场和加氢站站用储氢容器市场皆为第一。
不仅如此,蓝能还在不断革新技术。
在技术研发上,光速光合制订并承担了科技部多个重大专项课题的联合攻关,同时参与制订了多项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和中石化等央企的企业标准。
在产品迭代上,蓝能自主研发并连续推出了20MPa、30MPa碳纤维缠绕管束集装箱,45MPa和90MPa站用储氢容器,多是国内首台、首套,有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此外,在商业化道路的探索上,蓝能创新性地推进制氢—运输—储存—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做规划、算总账,推动氢能的商业化落地。
在山西,蓝能与鹏飞集团合资的供氢系统制造项目已开工,鹏飞首批氢能重卡也在去年末正式投入示范运营,蓝能与其他合作伙伴一同参与了重卡的电堆系统及主要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据悉,该车每行驶1万公里可以减少1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除此以外,蓝能也正在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车载供氢瓶组和加氢站系统。
目前,车载供氧瓶主要用于氢燃料汽车,国内的主流产品是III型瓶,蓝能以此切入,在1年多的时间内,被10多家车企的20多款公告车型选中。今年年初,蓝能与法国彼欧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将建设一个年产达6万支Ⅳ型高压储氢瓶的超级工厂,储氢的密度将有望从4%提升到5.5%~7%。
“IV型瓶可进一步提高储氢密度,降低储运成本,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孙健表示。


